research_word_in_dictionary_magnified_sepia 

寫下這篇,主要目的是記錄一下求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moment

 

大概在論文交出去(submission for examination)到口試之間,約有9~10個禮拜左右。

論文交出去之後,就開始了口試的準備。

而我必須誠實地說,我一直沒有著手準備口試。除了頓時之間從緊繃的心情鬆懈下來之外,我也一直再等口試的確切日期。

依照規定,論文交出去之後的六個禮拜以上,才會安排口試,因此,我的心態一直是想要等口試日期出來後,再來準備。

 

約莫繳交之後的4~5個禮拜左右,通知了口試日期,這時,還有將近4~5個禮拜可以準備。

 

Again,每天起床都說自己要開始準備口試,但….每天都又鬆懈下來。一直到了口試前10天左右,才開始認真起來。

 

當時,我的指導老師有給我一份準備口試的提綱,列舉出大致上口委會提問的必考題/考古題。因此,我的準備就是從那份資料開始。約莫有12題,內容涵蓋: 為什麼做這個研究(研究興趣的來源)、簡介你的研究(通常拿來當ice breaker)、研究的貢獻(major contributions)、研究的限制(major limitations)、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的取捨、爲什麼選擇這種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的取捨)、目前使用研究方法的優缺點、研究結果的generalisability、研究結果的實際運用、如果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會改變些什麼作法、你的下一步計畫。

 

這幾個題目,依照問的方式不同,則回答的方式略有不一樣,但重點是重複的。最基本的就是,不管問什麼問題,所有的答案都不會超過繳出去的那本論文!

 

另外,我也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準備口試的書籍,以下是書名和作者:

Dawsonera, Rowena (2003). How to survive your viva: defending a thesis in an oral examination.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我的怠惰,也是一直到了口試前幾天,才開始翻閱這本書的內容。這本書其實是設計從一開始邁入研究就開始準備口試,而我只關注口試前幾天的心情調適的章節還有一些口委可能提問的題目的準備。

 

以下是幾個依照書本的介紹,我所準備的口試題目:

a. 研究的摘要

b. 你的研究主題的幾位主要的學者

c. 你認為你的研究主題未來五年的趨勢

d. 如果口委給你機會,你會回問他們什麼題目

 

這本書的作者其實提出了非常多的口委可能提問的問題,由於範圍還是不脫離我的指導老師給我的準備綱要上的範圍,只是問法的不同,因此,我就不一一列出來。

 

因此,準備口試的方向,大致上就是:

1. 你的論文內容,你很熟悉你自己的研究的每一個系節

2. 你的研究領域的知識要能侃侃而談,也能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有自己的看法

 

 

而至於一些口試期間的應對tips,以下我就分享幾個,我的指導老師給我的指示、參考書本內的建議、和我自己經驗的體會:

 

a. 每個問題都先思索過後、甚至可以先筆記好回答的要點,再回答。

意思是說,不要急著回答,確切了解口委的問題,準備好回答的重點,再回答。這樣有個好處,題目有難、有益,當我們都以相同的pace來回應問題,我們的表現在整個過程當中可以比較平穩,不會給予口委毛躁或者緊張的印象。

這件事情,益說難做,對我而言,我就是常快速回應對方,因此,我給自己的提示就是,每次回答前,都至少先深呼吸,或者,喝一口水,緩和之後,再答。儘管這樣,執行效果還是不太好,只能說,我蠻幸運地,一整個過程當中,沒有太大的起伏。

 

b. 萬一,口委給你難題,讓你很難回答、陷入危機

狀況很難說,萬一真的情況不太好,依照書本的介紹,他對學生的心理建設是,口委是故意挑戰學生,測試學生的反應,因此,應該避免心情受到刻意的言語挑釁或者挑戰的影響。但是,如果是自己回答不出來問題,我的指導老師是提示我,可以以上各洗手間為理由,請求休息個5-10分鐘。尤其是當口試的時間漫長,超過90分鐘、兩個小時,請求休息是常見的。

但是,我的指導老師也說,這類的請求,不要在口試開始沒多久就請求,這樣給予口試委員的印象也會很不好。換句話說,非必要,也不要自己請求休息。

 

c. 你和口委身分是平等的,你們是在討論研究的精進

所以,不是口委說的就一定全部都對,也許,他刻意講相反,考驗你。而如果,真的意見不同,就禮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交換意見,不是和口委爭得面紅耳赤。

 

最後,就是我自己的口試的狀況囉。

 

當天,我是提早抵達口試的會場。由於,口試的會場就是平常我們向系上進行研究進度報告的地方,因此,環境熟悉度會有優勢。

 

我在我的研究室等待會通知入會場。我是帶著我的論文和準備口試題目的筆記入場。簡單地自我介紹後,就開始口試。

 

我所準備的問題,只被問了一題,那就是請向我們介紹,你為什麼做這個研究、以及你的研究的摘要。接著,口委所問的,都是直接單刀直入問我研究方法的取捨,例如為什麼選擇A方法,不選擇B方法,你如何詢問受訪者的,過程當中的細節簡單地說,所有的問題都是decision-making的問題,在問我整個研究過程當中,每一次轉彎的選擇考量。

 

當然,如果前面所言,問法不同,但是,回答的主要內容是差不多的,只是回答順序和用詞稍微改變。基本上,還是會包含到研究貢獻、研究限制這些方面。而口委(至少是我的狀況),並不太期待我能個熟記每一個著作,當然,能夠熟用、侃侃而談某幾個著作,我有注意到口委面露滿意的表情,但是,基本上,他們不會刻意考驗我、抽問我某篇著作、某位學者的說法。

 

如預期的,我在英國收data成為詢問的重點,儘管他們對此的看法和我不同,也對我是否能完全掌握受訪者訪談間字裡行間可能透露的訊息的理解程度深淺有不同見解,但是,他們是來和我討論的,不是來阻礙我拿學位的,這一點,是自己的態度和認知要有的。

 

最後,他們對我論文最大的意見就是: 頁數過多。這一點,他們甚至說依照’regulations’,是可以不給予我學位的(好可怕,唯一過程當中,覺得學位離我最遠的時刻,就是這一刻),還好,口委有接受我的回答,儘管很難讓我不更改、不刪減,但至少,只要我想辦法刪減約40頁的內容,不算是很嚴重。而且,口委也給予我刪減章節的建議。

 

我的口試在90分鐘內完成。然後,我離席,給予口委們討論結果。約莫20分鐘之後,我再回到口試會場,聆聽口委給予我的評分(當然就是有否拿到學位)和論文修改的意見。

 

說真的,知道是pass之後,我沒有很興奮,我以為我會很開心,但是,我沒有。我的心情異常地平靜。除了打電話回家跟父母分享這個好消息之外,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email給一個當地的長者,他在過程當中,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在我受盡研究的折磨與困境的時候,他和他的太太,誠心地伸出援手,也很關心我的心理調適。他讓受盡指導老師失職和負面態度而受挫的我始終相信,我終究會走到獲得學位的終點。

 

我必須要說,我的second supervisor在最後階段,給予我的指導,彌補了我過去這幾年被失職的指導老師所忽視的苦楚,也陪伴我在最重要的階段(準備口試、口試),能有最完美的表現。這也算是我的博士求學生涯當中的happy end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hubietup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