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前幾天在bbc的網站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因此特別來分享,儘管我覺得以內容來說,大部分的美食部落格格主的功力都超越那篇文章的介紹囉!
Anyway,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Food Photo: how to do it properly,裡面介紹了5個建議,可以讓食物拍起來更美味。這五個tips分別是: (以下還混合了Cutie的個人主觀解讀&意見)
1. 你使用的是哪種器材呢?
因為文章提到,有些餐廳其實是對顧客拍照很反感,因此,食物攝影家-Paul Winch-Furness-才會在影片當中提到,小一點的相機,因為拍攝者毋須離開座位或者有太大的動作,而不會在拍攝的時候,影響到鄰座的用餐顧客。
2. 調整光線
重點就是…不要用閃光燈。
真的!我最不懂得,就是一堆拍照一定要用閃光燈的人,難道不覺得用閃光燈拍出來的照片,多半顏色都失真嗎?而且,真的很影響別人。
3. 構圖
Paul Winch-Furness是用’styling’這個詞,我個人是翻譯成”構圖”,就是怎麼讓你的照片看來有層次感、豐富,卻又不失(食物)這個焦點。
4. 掌握拍攝角度
大概是三個角度,從上方、45度角、水平面。但不管如何,還是要讓主題(食物)清楚呈現。
5. 再度調整
調整照片的亮度、反差等等…..啊… 不過,我覺得,只要前四者都掌握得好,根本不需要再用後製軟體或者APP來美化吧!
好!
說到拍食物這件事情,其實是很”亞洲”的!以前還不怎麼覺得,等到跟很多外國人相處過後,才發現,原來我們拍食物的喜好已經到了’obsession’的階段。曾有一次,我和一群亞洲朋友一起聚餐,不管大家的原國籍是哪裡,一上菜,每個人就開始拿起相機或者手機(甚至iPad),拍了起來…因為大家動作一致如軍隊般,連上菜的服務生都得忍住笑意(可以看到他上菜的手抖得很厲害,臉部也抽搐地忍耐著想大笑的雙頰肌肉)…
看來,拍食物(then上網分享)這件事的確有’全球化’的趨勢。bbc的網頁當中提供了一個連結,是一篇刊登在New York Times的文章”Restaurants Turn Camera Shy”提到紐約有餐廳是禁止攝影的。
當然,我是不知道,為什麼拍食物照這件事情,到了紐約(或者那間餐廳),會誇張到有人站上椅子,只為了取角度(而其實,從上方拍攝食物,很不立體感,甚至食物有時候會看起來很sloppy,除非食物的擺盤從上方看起來像一幅畫)?
儘管,身為愛拍食物照的食客,我不認同這間餐廳禁止拍照的做法,但文章當中提到幾個觀點,我是同意的。而其實,文章當中貫徹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影響到餐廳其他的用餐顧客。
我都可以理解文章當中所說的,畢竟是屬於high-end的餐廳,這樣的餐廳,該有它需要維持的水準和形象,這是行銷的一環,我全部認同。然而,我也覺得這是尊重的問題,尊重包含餐廳尊重用餐者想拍照、留念…或者不管理由是甚麼的拍照自由,但拍照者,也該尊重其他的用餐顧客;也就是說,在不彼此影響的狀態下,拍照者自制,餐廳尊重…實在不該限制拍照…反而…我覺得,餐廳有該說而不能說出口的真正原因,而來限制拍照…
我覺得,該說而說不出口的原因有二,一個是其他用餐顧客的隱私,另外一個是餐廳想要掌控所有公開的照片水準。
既然是high-end的餐廳,用餐者不乏是知名的或者身價非凡的人士,其他顧客拍照,即使不是故意,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不小心讓哪位celebrity入鏡,這其實對餐廳來說,很難向注重隱私或者低調的名人交代。而就算其他的用餐顧客不是somebody好了,”不想被拍入”是很多一般用餐顧客的心聲,我想,這一點隱私的尊重,很多愛在用餐的餐廳拍照的顧客,真的要多有同理心一些。
再來,就完全是餐廳行銷的嚴謹手法了。既然,不是所有食客都是專業的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很可能無法顯示廚師的擺盤用心,更無法透過照片展現食物美味、誘人的那一面,而形象(image)是branding的第一環,對於許多沒到過那間餐廳用過餐的觀賞者來說,一張無法顯示出食物美味的分享照,反而是扼殺了形象建立的用心。
說了那麼多,我其實是迷失的。好!因為自己學了點行銷,我能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餐廳想要禁止攝影的”不能說的原因”。但,同時是一個blogger,又愛吃、更愛記錄美食(食記),照片往往是主角;儘管,我同時也認為,好的文筆,能將眼睛所見和舌頭所嚐生動地描述出來,而這才是一個所謂的’作家’應有的功力---讓讀者光是閱讀文字,就能有身歷其境之感… …
Pro and Con,你怎麼選呢?
留言列表